春节是中国传统佳节,充满了喜庆祥和的气氛。但是,往往本该是充满情义的正常交往,却被一些善于钻营的人利用,这种罩着“人情”面纱的“交往”危害巨大。很多被查处的贪官污吏,都是从“节日腐败”起步,最终走上贪腐“不归路”。“廉不廉,看过年;洁不洁,看过节,”这句话不无道理。领导干部守住廉政关,过好“廉政节”,除需要他们自身加强廉洁自律外,各级党组织适时加以监督管理同样重要。春节将至,各地采取多种多样形式加强廉政教育,做到“紧箍咒”常念,“预防针”常打,掀起了新的“廉政风暴”-一抵制“红包”,过个“廉政年”。本期将与大家共同探讨过年那些事儿—
刹住元旦、春节期间公款送礼等不正之风,中央、各地频发“节日禁令”,深意何在?
一是“节日腐败”盛行。中国是文化大国,讲究礼尚往来,逢年过节送些礼物,是文明礼仪的基本组成部分,无可厚非。但是,从近年来查处的案件看,节日腐败中的行贿者,有的用“感情”投资淡化“办事”目的,有的以节日“小意思”而图日后“钓大鱼”,有的甚至走“迁回”路线,从领导干部的配偶、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身上打开缺口。“节日腐败”早已成为官场潜规则,节日尤其是重大节日早已成为腐败的多发期。如在中储粮一分公司受贿案中,中储粮河南分公司原总经理李长轩的受贿行为,很多就是发生在春节、中秋等节日前后。
二是“节日腐败”必须遏制。每年元旦、春节两个“大节”期间,往往都是腐败的高发期,领导干部门前送礼的人总是络绎不绝,动用公车探亲访友的现象司空见惯,动用公款大摆筵席、大吃大喝更是让人不以为然。各地频发“节日禁令”,是向社会传递一个强烈信号:遏制“节日腐败”必将进人常态化,那些擅长钻营和寻找机会的人应该收手了。如果一条道路走到黑,久走黑路必定遇到“鬼”。
三是反腐倡廉必须警钟长鸣。要让廉政的警钟长鸣在每个人尤其是领导干部耳边。反腐倡廉不仅要在节日期间,更要做到随时随地。只有让行贿者不敢行、对行贿心有戚戚焉,让受贿者不敢受、对受贿心存畏惧感,反腐倡廉才能取得真正实效,才能让人民群众看到希望。
哪些行为是公职人员过节的“红线”?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下发《关于做好2015年元旦春节期间有关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持续深人反对“四风”,严格执行廉洁从政各项规定,坚决杜绝“节日腐败”,严禁以下十类行为:
一是严禁用公款搞相互走访、送礼、宴请等拜年活动;
二是严禁利用婚丧喜庆敛财
三是严禁用公款吃喝、旅游和参与高消费娱乐健身活动
四是严禁违规收受礼品、礼金和各种有价证券、支付凭证、商业预付卡和电子红包;
五是严禁出入私人会所、借培训中心奢侈浪费;
六是严禁参加各种形式的赌博活动;
七是严禁用公款购买赠送贺年卡及烟花爆竹等年货节礼;
八是严禁公车私用;
九是严禁公款走访接待走亲访友、外出旅游等非公务活动;
十是严禁将相关费用转嫁给国有企业、民营企业。
看来节日的禁区真的是蛮多的。那么哪些是公职人员可以享受的福利呢?请看,这些福利可以有——自2014年7月全国总工会发布《加强基层工会经费收支管理的通知》后,日前全国总工会在2015年第一季度新闻发布会上明确,工会组织可以组织职工看电影、春游,逢年过节还可以发慰问品,保障职工的正常福利。
温州市纪委针对廉政过节有何具体举措?
元旦节前,温州市纪委发布了《关于切实加强元旦春节期间党风廉政建设和作风建设的通知》,提出并重申各项禁令,并要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认真履行监督责任,强化监督执纪问责,深人整治违纪违规发放津补贴、送节礼等问题12月31日,市纪委到市区几家酒店、大型超市及多家机关事业单位进行了明察暗访,并在2015年元旦进行公开点名道姓曝光。
一是摆事实。2015开年之日,市纪委亮的第一个相便是曝光,直接将10多家职能部门和单位提溜到了公众面前。针对公车管理不够规范、未按规定人库停放等问题,市纪委对市市场监管局、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进行通报。针对2014年最后一天存在大额消费记录,市纪委点名通报了温州菜篮子集团及下属公司、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市金投集团、市城乡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市市政工程建设开发公司、浙江珊溪经济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市供电公司、文成县公路管理局、泰顺县国土局、星海街道办事处、海城街道办事处等单位。
二是讲道理。市纪委新年通报,通过实实在在地查、明明白白地报,无论是监查的时间节点,还是暗访的部门线路,都实打实地敲在了节眼骨上。元旦通报的查违情况,以2014年的最后一天下午至晚上为时间节点,连个“某”字头的马赛克也没打。市纪委传递的,已经不只是单纯的查违信息,更是透露了整风肃纪绝不手软、绝不含糊的铁腕决心。市纪委抓监察、真曝光的姿态,让民众感受到党风政风的不断好转。
三是下结论。市纪委公开向媒体表示,对检查中发现的
问题一律严肃查处,并对典型案件进行点名道姓通报曝光。对于造成恶劣影响的案件,要实行“一案双查”,除追究当事人责任外,还要严肃追究相关领导的责任。各大媒体纷纷表示,新年的第一个赞,应该点给纪委,点给这个指名道姓不打“马赛克”的通报。
如何才能让领导干部过个廉政年?
一是把好廉政教育关。杜绝腐败自身是第一关也是最后一关,只有不断加强职业素养和廉政教育,将廉政植人骨子里,成为信仰,才能从根源上杜绝腐败。另外,家庭成员也是拒腐防变的一道重要防线,干部家属要当好拒腐防变的宣传员、守门员和监督员。
二是把好廉政监督关。可以综合运用党内外监督、上下级监督、专门机关监督、舆论监督、群众监督、人大监督、网络监督等各种形式,形成一张节日“廉政网”。严格审查节日期间机关单位财务各项收支情况,重点查处私设小金库现象,堵住资金漏洞,从制度上约束。
三是把好责任追究关。强化廉政风险责任,节前对经常出现廉政问题的重点单位、重要岗位,进行梳理,细化分解,前移监督关口。加大惩治力度,对发生违纪违法问题的公务员坚决予以追究,同时要追究其所在部门、单位领导班子和分管领导责任。
四是营造清正廉明的社会风气。传统礼仪不能丢,但是“变味”礼品坚决不能收。要通过电视、网络、报刊等形式,加大对中央有关“廉洁勤政、勤俭节约”等规定的宣传力度,在社会上营造起“人人树清廉、人人讲节约”的良好氛围。唯有营造出一股“廉政新风”,才能吹走社会上的陈规陋习、吹掉陈旧腐败的观念、吹去不正当的歪风邪气,吹出风清气正的社会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