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专题
当前位置:首页
> 廉政前沿 > 他山之石
文成:抓实警示教育 绷紧村社党员干部"廉洁弦"
作者: 来源:宣传教育室 发表时间:2025-07-28 浏览人数: 分享到:

“以前觉得自己利用手中的权力为亲戚办点‘小事情’也不会有人管,但这些活生生的案例告诉我们,公权私用必定会受到惩处,我们要牢记教训,深刻警醒和反思……”在“十分钟廉课堂”活动上,文成县某村党总支书记学习完村干部优亲厚友问题典型案例后深有感触地说道。

为了提升警示教育效果,文成县纪委监委不断丰富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推出农村固定党日“十分钟廉课堂”活动,通过常态化案例剖析、纪法学习、感悟分享等,进行“短、小、精”的学习教育,让村社党员干部愿意学、学得进。

村社党员干部是乡村振兴的主要力量,也是违纪违法问题易发多发人群。近年来,该县纪委监委探索建立常态化警示教育机制,不断创新警示教育的形式和载体,把警示教育融入日常、抓在经常,促进村社党员干部廉洁履职。

“将警示教育课堂搬到法院庭审现场,是我县打造‘立体式’警示教育的重要一环。”该县纪委监委宣教室负责人介绍道,该县纪委监委把身边的典型案例资源转化为以案明纪、以案释法、以案说责、以案促改的“活教材”,组织村社党员干部参加旁听庭审,让村社党员干部“零距离”“沉浸式”感受到纪法的威严和违纪违法带来的惨痛代价,着力实现“庭审一案、警示一片、教育一批”的效果。

案例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该县纪委监委充分利用本地村社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案件资源,聚焦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村级“三资”管理不到位、未正确履行工作职责等8个方面,编印分发《文成县村社党员干部违纪违法典型案例汇编》200余册,并督促全县各村社开展警示教育活动,引导村社党员干部知敬畏、守底线。

警示教育不仅需要反面案例敲警钟,也需要正面引导提正气。该县纪委监委深挖本地传统文化、红色文化中的廉洁元素,将伯温廉洁文化教育基地、周定故居、珊溪革命烈士纪念馆等廉洁文化阵地串珠成链,升级打造“伯温故里清风行”等3条清风廉路精品线路,组织村社党员干部开展“清风行”活动,引导村社党员干部“浸润式”感受廉洁文化。同时,该县纪委监委在“清廉文成”微信公众号创新推出“勤言廉语”栏目,让各村社“一肩挑”谈体会、述担当、话廉洁,不断释放廉洁从政、廉洁从业的强烈信号。

此外,该县纪委监委充分发挥“青廉宣讲团”作用,组织青年纪检监察干部深入各村社,围绕村级小微权力运行、农村“三资”管理等领域,以及截留挪用、虚报冒领、优亲厚友等易发多发问题灵活有效开展专题宣讲,深入浅出地阐释《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行职责规定》等相关条例规定,切实增强村社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意识。

“警示教育并非一蹴而就,需要常抓不懈、久久为功。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创新警示教育的方法路径和形式载体,力促警示教育入脑入心,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不断增强‘不想腐’的自觉。”该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来源: 浙江省纪委省监委网站